两汉之交,绿林军与刘秀所在的舂陵刘氏的关系因为史书的猫腻,被写得乱成了一锅粥。朱勋抽丝剥茧,还原更始政权上自皇帝刘玄,下至绿林与舂陵刘氏的各种分合,澄清史书给刘秀凭空加上的“王霸之气”。
汉光武帝刘秀专题:
在古代正统叙事话语体系中,更始政权是一个伪政权,刘玄是一个傀儡,他们的作用不过是“为圣王驱除云尔”。刘玄在绿林军的支持下,窃取了本该属于刘縯的帝位,又嫉贤妒能害死刘縯、打压刘秀,最终因为自己的无能,身死国灭。事实果真如此吗?
绿林军是刘縯的备胎
1
刘秀退出太学返回家乡后,又经营起了农业。正赶上大哥刘縯的宾客们惹上官司,刘秀为避风头,辗转前往宛城卖粮。
他在宛城遇见了一个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人叫李通,李通的父亲李守,师从国师刘歆,出任宗卿师,喜好天文和图谶之学。李通也曾在新朝任职,曾任五威将军从事、巫县县丞,后见王莽倒行逆施,遂弃官回家。
李通也是豪强出身,常听父亲说起“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语,因此常常留心,如今天下骚动,便开始物色合适人选。想来想去,在南阳也就舂陵刘縯颇有声望,社会联系广泛。李通和弟弟李轶取得了一致意见,听说刘秀到了宛城,就请他到府上一叙。
刘秀向来谨慎,并且之前刘縯跟李家有过节,因此多次推脱,最后实在拗不过去,才勉强见面。刘秀起初还有些犹豫,但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最终同意了李通的劝说。于是与李通、李轶定计,准备效法当年的翟义,于秋季郡国兵都试时,趁着人马云集,劫持南阳郡的前队大夫(太守)甄阜和属正(都尉)梁丘赐,举起反莽大旗。刘秀和李轶暗中购置兵器,返回舂陵会合。
刘縯此时也集合宗族宾客起事,自称“柱天都部”。他派邓晨回新野策应,李轶回宛城策应,互相支援,以期迅速控制南阳地区。然而,宛城却出事了。
原来李通决定起事后,派人通知父亲李守赶快回家,可是一开始就意外频出。先是李通派去的信使途中病死,幸而李守通过其它途径得到消息,他打算立即逃亡,但好友黄显却劝他:“一路上关卡森严,恐怕蒙混不过去,不如辞官回乡。”李守上书辞官,等待批准。
这一耽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李通计划泄露,南阳郡吏直扑李府,李通顾不上家人,趁乱逃脱。因为消息还没有证实,李守下狱待审,黄显又上书作保,愿意出面晓谕李通。等南阳方面证实了李通造反,王莽大怒,诛杀李守、黄显和李家六七十口,宛城之事遂不可为。
刘縯等人只得改变计划,将目光投向南边的绿林军,派族兄弟刘嘉做说客,前往“招诱”绿林军。可以这样说,刘縯原本就是要依靠南阳豪强起事,只是由于发生了意外情况,才不得不放下身段,引绿林军为援。
[attach]19043900[/attach]
刘縯因为力量不足,没能按自己的意愿下棋
绿林军的平林、新市两部最终接受了提议,一下子就聚起了数万人马,但是三观不合的两支队伍仓促合作,也没有确立领导权,埋下了以后的祸根。
绿林军反客为主
2
联军首攻湖阳,旗开得胜,但柱天都部与绿林军的第一次冲突也随之出现。湖阳县府库充盈,联军开始分发战利品,柱天都部不愿多分给绿林军。绿林军忿忿不平,摩拳擦掌准备火并,刘秀赶紧出面,劝说自家顾全大局,把战利品让出来,算是暂时把局面控制住了。
随后刘縯轻敌冒进,在小长安遭遇甄阜、梁丘赐的主力部队,联军损失惨重。新市、平林兵意志动摇,准备重新占山为王。
刘縯为此忧心忡忡,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绿林军的另一支下江兵五千多人进入附近的沘阳县境内。刘縯、刘秀兄弟再次联合这支队伍为己所用。在刘縯与王常的促成下,四部合兵一处,齐心协力大破甄阜、梁丘赐,围困宛城。
在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确立最高领导者的事宜被提上日程。推举刘氏宗亲为皇帝是大家的共识,但南阳豪强大多拥护刘縯,而除王常以外的大多数绿林军将领,依仗人多势众,不愿接受刘縯的领导,转而拥护此前默默无闻的刘玄。
刘玄,是刘秀的族兄弟,据《后汉书》引自《帝王纪》的说法,是第二代舂陵侯刘熊渠的曾孙,母亲是平林人。刘玄在舂陵时,因为宾客犯法,逃到了平林。本地官吏逮捕刘玄的父亲,逼他出面。刘玄急中生智,诈死归葬舂陵,官吏只好释放了他的父亲。此后刘玄便一直在平林隐姓埋名,后来陈牧、廖湛聚众千余人起义,号称平林兵,刘玄也加入了他们。
绿林军将领商定后,再召刘縯前来,以造成既成事实。刘縯见形势不对,建议不如先称王,看赤眉军所立如何,如果贤明,就去投奔;如果未立,就先灭王莽再破赤眉,称帝不迟。此说不无道理,不少人点头附和。然而新市兵中的张卬跳了出来,拔剑击地,恐吓大家,“众皆从之”。
表面上看,这段记载并没有问题。但一同起兵的刘祉、刘终、刘赐、刘顺、刘嘉等,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在该事件中只字未提。其实细想起来,刘玄比起刘縯兄弟,血缘上更为“嫡系”,母家是平林人,本身又是绿林军将领,是目前双方都能接受的唯一人选。如果舂陵刘氏不愿妥协,联军将直接面临解散或火并的局面。史家为尊者讳,很有可能隐去了舂陵刘氏的真实态度。
刘玄并非绣花枕头
于是刘玄登基称帝,拜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陈牧为大司空,刘縯为大司徒,李通为柱国大将军,刘秀为太常偏将军等等。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虽然绿林军占据很大优势,但刘玄还是努力做了平衡。
宛城、昆阳大捷以后,双方的矛盾也日益显露。绿林诸将怂恿刘玄,策划了一场新鸿门宴。众人坐定,刘玄要看刘縯的宝剑。这是事先安排好的解除刘縯武装的步骤,君命难违,刘縯不得不起身奉上宝剑。刘玄抽出半截上下端详,站在一旁的绣衣御史申屠建举起玉玦,示意赶快下手。刘玄却没有任何表示:或者是真的仁慈,不愿杀死这个族兄弟;或者从更深的层次考虑,现在双方大体均势,若杀了刘縯,自己就要被绿林诸将架空了。
这一次有惊无险,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曾经支持刘縯兄弟起兵的李轶,不知何时倒向了刘玄一方,但由于李通的缘故,刘縯觉得李轶还算可靠,因此不加防备。
早在刘玄登基前,刘縯的部下刘稷分兵攻打鲁阳。他勇冠三军,脾气火暴,听说刘玄称帝,便破口大骂。不仅如此,当使者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时,他桀骜不驯不肯下拜。如今战事结束,刘玄派兵擒住刘稷,准备明正典刑。刘縯据理力争,矛盾升级,李轶、朱鲔劝刘玄一不做二不休,当场结果了刘縯。
是谁在保护刘秀
3
刘縯遇害时,刘秀正在颍川攻城略地,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回宛城谢罪。刘縯旧部向刘秀表示慰问,刘秀只是自责而已,不敢自伐昆阳之功,也不敢为大哥服丧,饮食言笑一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单看这段文字,似乎完全是因为刘秀夹起尾巴做人,感化了刘玄,保全了自己。
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形势使然。事变仅仅死了刘縯、刘稷二人,刘縯的家人没有连坐,说明刘玄并不想赶尽杀绝。舂陵刘氏在更始政权中占据半壁江山,也不可能允许他这么做。事实上,作为对舂陵刘氏的安抚,刘縯死后,刘玄随即任命刘赐为大司徒,便是明证。
汉军攻克洛阳以后,刘玄更是以刘秀代行司隶校尉,先行抵达整修宫室。司隶校尉初设于汉武帝时,起初督率徒兵,“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后来职权虽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京师、三辅、三河、弘农地区的最高监察官。
之后刘秀持节招抚河北,在《冯异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看起来似乎又是刘秀用自己的机智,在诸将的猜忌中杀出重围,龙归大海。
然而在《刘赐传》中,却是这样记载的:“更始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未知所使。赐言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大司马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赐深劝之,乃拜光武行大司马,持节过河。”
我们要注意“亲近大将”四字,这说明刘秀对于刘玄而言,虽不是核心人物,但也是有一定信任度的。更不用提以刘赐为代表的舂陵刘氏,努力促成此事,反对刘秀出使河北的,只是朱鲔等人。
刘秀以及舂陵刘氏对刘玄有用
并没有太大危险
换言之,刘玄并不是绿林军的代表,而是绿林军与舂陵刘氏妥协的结果。刘玄虽然资质平庸,但对于离岸平衡手这种基本操作还是会的,刘秀正是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下,才有机会重新崛起。
分崩离析的结局
4
由于赤眉军的巨大威胁,刘玄在郑兴的劝说下迁都长安,于是以刘赐为丞相,先行入关。离岸平衡手策略表现得更加明显:刘玄先封宗室刘祉为定陶王,刘赐为宛王,刘庆为燕王,刘歙为元氏王,刘嘉为汉中王,刘信为汝阴王;后立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朱鲔为胶东王,张卬为淮阳王,王常为邓王,廖湛为穰王,李通为西平王,李轶为舞阴王等。但朱鲔坚持“非刘氏不王”,辞让不受。
在战略部署上,更始政权更现实出明显的三层结构。舂陵宗室拱卫外围,如以刘赐为宛王、前大司马,以出身绿林却偏向舂陵的王常为邓王、行南阳太守,以刘嘉为汉中王,抵御公孙述;以不愿受封的朱鲔为左大司马,和出身豪强却倒向绿林的李轶镇守洛阳,抵御赤眉军;绿林大部则部署在关中地区。
在朝堂中枢人选上,刘玄也动了小心思,以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右大司马,共同执政。李松是李通的堂弟,最初在刘赐手下任丞相司直。而我们知道李通支持刘縯,李轶支持刘玄,重用李松也是左右逢源。这兄弟三人正是更始政权格局的缩影。而赵萌之女被刘玄纳为夫人,则是玩起了西汉任用外戚的老把戏,试图打造自己的小团队。
这种分而治之、眼不见心不烦的策略,在平时或许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一遇外部压力,就会演变成各自为战的局面。赤眉军大举西进之时,本应作为屏障的洛阳、南阳却未经激烈战斗,朱鲔、刘赐等人纷纷选择自保,致使赤眉军长驱直入。
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更始朝廷也发生分裂。张卬、廖湛、胡殷、申屠建合谋劫持刘玄,走漏了消息,反被刘玄设计,杀死申屠建。张卬等人带兵反攻,刘玄逃至新丰赵萌处。君臣之间的信任已经全面崩溃,刘玄怀疑王匡、陈牧、成丹等人与张卬勾结,故技重施,杀死陈牧、成丹,王匡逃回长安与张卬会合。刘玄与李松、赵萌合兵夺回长安,此时赤眉军已经兵临城下,王匡做了带路党,攻陷长安。
赤眉军消灭更始政权
刘玄逃至高陵,又被右辅都尉严本软禁,作为投降保命的筹码。刘玄无可奈何,只得请降,赤眉军原本要杀了他,幸好刘盆子的哥哥刘恭以死相逼,要求赤眉军遵守约定,封刘玄为长沙王。后来张卬、谢禄担心有人利用刘玄起兵,便缢死了他。
更始政权先天不足,本来就是仓促结盟的产物,不光南阳豪强与绿林军矛盾重重,刘玄君臣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且不说刘玄平庸,所用非人,即使神仙下凡,恐怕也没有更好的结局。而刘秀及时脱离这个烂摊子,二次创业成功,才又开辟出另一片新天地。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一个人的命运呐,当然……,但是……”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5/)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