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关心的体重,来源于质量。至于为什么会有质量,则是一个神秘的问题。物质世界由各类微观的基本粒子组成,那么基本粒子的质量从何而来,则是关乎宇宙本原性的“终极”命题。被证实的科学理论认为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于通常称为“上帝粒子”的Higgs机制。2022年7月4号,赵政国院士等中国科大物理学院的教授们联袂主讲,以科普报告的形式纪念“希格斯粒子发现十周年”。
赵政国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曾任北京谱仪实验负责人,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任;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物理等重要奖项。
卢建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量子引力,特别是弦/M-理论的研究。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大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及近期由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资助的“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4年度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希格斯粒子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起关键性作用,她通过神秘的对称性破缺机制给基本粒子带来质量,她和高深莫测的量子真空息息相关,她也被认为在宇宙演化的极早期起着重要作用。粒子科学探究微观世界的各类本性问题,百年来,人类的探索归纳总结为描述微观世界的标准模型。该模型中最后一个被实验发现的基本粒子即是希格斯粒子。她的寻找和发现历时近半个世纪,最终于2012年7月4号,由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和CMS实验宣布发现。这一重大发现直接促成了提出该粒子假设的理论学家 Peter Higgs与Francois Englert获得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
联袂参加本次科普报告会主讲的另外四位年轻教授都深度参与希格斯粒子研究课题,他们是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徐来林教授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背景和特点”为题;张扬教授讲述的题目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希格斯粒子的理论背景与期待”;吴雨生教授报告的标题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且精密的实验探测”;杨洪洮教授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希格斯粒子的发现与未来展望”。教授们希望结合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跟公众交流希格斯粒子研究的意义以及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安徽分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六家单位共同承办。活动在赵政国院士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国科大吴雨生教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教授、中心办公室主任何勇副研究员具体进行了科学传播专题策划。
报告会主会场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物质科研楼三楼报告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领导开幕致辞,著名科普大V袁岚峰博士担任活动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抖音号、蔻享学术以及“科技袁人”栏目同步网络直播,7月4号上午8:30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在线参与交流讨论。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5/)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