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这些形容的就是青藏高原。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也是全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变化,是青藏高原不变的特征。“2600万年前,青藏高原曾是热带生态体系,这里特有的生物经过迁徙,逐渐变成现在亚热带动物的始祖。”启动仪式后的座谈会上,生态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研究所研究员邓涛说,“青藏高原的生态体系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我们可以在科考研究中探究更多奥秘,获得更多科学背景知识。”
这种变化仍在继续。“近50年来,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变暖,青藏高原更是全球气候变暖更强烈的地区,其变暖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这些变化,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寻找解决方案,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提供科技支撑。”科考项目首席科学家姚檀栋说。
与此同时,对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们需要理解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对复杂多因素的地表过程变化的响应机制,并明确哪些关键过程对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这些都是有效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科学基础。”姚檀栋说。
青藏高原一直都是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的聚焦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
近50年前,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组织国内相关部门50多个专业2000多名科技人员,历经20余年,开展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完成了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获得了数以百万字计的原始性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总体规划部署,并结合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由中科院牵头,联合相关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西藏自治区相关单位和相关部委,基于科学发展和国家需求的牵引,进行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双重驱动的科考。
“第一次科考是以‘发现’为总目标的;第二次科考是以‘变化’为总目标的。我们将借鉴过去、立足现在、着眼将来,探索变化规律,预估变化情景,提出应对策略,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姚檀栋说。
带着总书记的殷切期盼,接过刘延东副总理授予的蓝色队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再度出发,用科技力量守护“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5/)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