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38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宁波景区石亭遭雷击穿 1名游客遇难16人伤

[複製鏈接]

2422

主題

129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該用戶從未簽到

推廣值
0
貢獻值
21487
金錢
21916
威望
10438
主題
2422

回文勇士 文明人 男生勳章 簽到勳章 附件高人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文章勇士 大學生 簽到達人 教授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9-15 09:02: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宁波景区石亭遭雷击穿 1名游客遇难16人伤
2013-09-15 07:15:26   来源: 现代金报  
昨天(14日)下午,九峰山上海拔499米的“九峰之巅”发生重大事故。有游客在游玩九峰山时遭雷击,十多人被击伤,一人当场死亡。事发后,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有游客伤势较重,住进重症监护病房。据了解,死亡男子为奇美电子员工。
事故发生后,网友纷纷表示诧异。有网友发问:“很好奇怎么发生的,到底是个人原因,还是景区原因?”昨天下午,记者从北仑消防大队了解到,事发地为九峰山山顶,山顶上有一个亭子“鹤立鸡群”。下雨时,山顶17名游客到亭子里躲雨,不幸被雷击中。

1599B39F36A78BA8599642302025F006.jpg
被强雷击中的亭子 (何蒋勇 摄)
响雷劈伤16人
另1人当场死亡
记者从北仑消防大队获悉,事故发生在下午一点二十分左右。消防接警赶到山顶时,发现山顶一石亭被雷击,多名受伤游客在山顶哀号。其中有一名游客经医生鉴定已无生命体征。医生说,死者看上去没有重大伤口,只是耳后根有血迹,还有会阴处有被烧焦的痕迹。具体是被石头砸死的,还是被雷击死不能过早下结论。
据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介绍,当时一记强雷击中山顶的亭子,塌方的坠石击中正在躲雨的游客。一名游客当场死亡,其余游客有不同程度受伤。亭子里共有17名游客。
柴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际明说,游客都是散客,都是去躲雨的时候被雷击中的。
记者从收治首批伤员的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获悉,送到这家医院的有6名游客,一名已宣告死亡,另有4名游客正在治疗,另有一名游客被送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治疗。
北仑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该院一共收治了11名伤者,其中3人重伤,还有一人被送往宁波市区医院。
记者了解到,死亡游客系奇美电子的一名男性员工。
据了解,九峰山是江南大陆最东端的山脉,九峰之巅即九峰山主峰,海拔499米,是观赏东海日出和星象的绝佳之处。
一下子伤了十多个
网友纷纷表示不解
昨天下午4点多,北仑当地论坛出现了一则名为《九峰山“九峰之巅”景区重大雷击事故,多名游客伤亡》的帖子。发帖网友“偶搭糯好”称,他刚刚接前方驴友发回的线报:当天下午,北仑九峰山“九峰之巅”景区发生重大雷击事故,已造成多名游客伤亡。其中一名游客当场死亡,10多名游客受伤,现已启动紧急预案,开辟救援绿色通道,伤员已送达北仑区人民医院、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救。
网友“偶搭糯好”表示,据目击者称,事发时一记强雷击中“九峰之巅”新建的石亭一角,塌方的坠石击中正在躲雨的游客,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网友“花儿E裳”说,据说十几个人在亭子里避雨,一个强雷下来全部打翻,死了一个,还有N个生死未明。
随后,网友“周星星同学”跟帖,称他是梦想天堂户外的队员,他和队员们天天早上爬八大坑之巅,九峰之巅。“对于这个亭子的事,当初我们也对施工方提出过质疑,安全系数有多高?貌似一夜间就造好了,我们是见证者。如今出事了,多少有点唏嘘。生命与安全不是儿戏。望有关方面能深思!”
网友“小胖叔叔”说:“很好奇是怎么发生的,到底是个人原因,还是景区原因?一下子10多个,是不是有点不正常?让我这个经常爬山的很揪心。”
这起悲剧是怎么发生的?


事发在下午一点二十分左右
一般午后和傍晚多落地雷
闪电是雷雨云体内各部分之间或云体与地面之间,因带电性质不同形成很强的电场的放电现象。在云体内部与云体之间产生的雷为高空雷;在云地闪电中产生的雷为落地雷。
落地雷所形成的巨大电流、炽热的高温和电磁辐射以及伴随的冲击波等,都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足以使人体伤亡,建筑物损坏。
记者从北仑消防大队获悉,事故发生在下午一点二十分左右。
落地雷一般发生在午后和傍晚时分,因为此时近地面的温度相对高空来说较高,这样上面冷、下面热的情况容易产生热对流,即出现雷电天气的可能性也较大。凌晨时也会有类似现象。
由于强对流天气造成雷电密集,几乎每年都有雷电击死或击伤人员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旅游开放景区及郊区。当游客登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时,犹如置身云层,如果遭遇对流天气,雷击风险将增大;而身处空旷地带,孤立突出的目标也容易受到雷电“青睐”。
此外,随着近年来电子设备的广泛运用,由于雷电综合防护措施安装不到位,防雷装置检测与维护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经济损失巨大。据悉,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雷电灾害是由电子设备造成的,其中包括电线线路、监控探头、有线电缆等。
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
景区防雷“呼唤”规范
近年来,旅游热持续升温,名山大川、自然景区游客遭雷击事件时有发生。2010年7月13日,云南石林景区,一家老小7名游客在南天门石头下避雨,一声惊雷响过,两人当场死亡,5人不同程度受伤。2011年8月22日,厦门同安北辰山公园也发生游客遭雷击死亡事件。
云南石林雷击事件评估报告显示,事故现场为雷电高风险区,而景区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均无防雷装置,景区内无紧急避险场所。厦门雷击事件现场勘察结果显示,园区内只有部分建筑物、构筑物安装防直击雷装置,其余的雷电防护设施均为空白。
景区雷击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旅游景区安装防雷装置没有硬性规定,对户外空旷地带同样没有相关规定。由于防雷装置和避雷设施需要人、财、物的投入,所以国内景区防雷很难落实到位,有些地方甚至还处于空白。
尽管有些景区防雷工作已经改进,但整体而言,相对于建(构)筑物、大型设备等方面的防雷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健全完善,景区防雷标准的制定和出台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7人当时在山顶躲雨
公众防雷意识有待提高
3年前,云南石林景区遭雷击的7名游客距离能够避雨防雷的木质卫生间只有10米,但他们却选择在石头下避雨,并举着雨伞。这说明当时游客本身缺乏应有的防雷常识。
而今年的三峡坝区坛子岭景区雷击事故,则表现为一些旅行社的导游防雷安全意识的淡漠。据事故调查组成员、宜昌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说,在雷击事故发生前1个小时,市气象局就对这次雷雨天气过程发出预警,导游依然领着游客踏上观景平台的露天电梯。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部分公众防雷意识的淡薄和防雷知识的匮乏,以及面对气象灾害自我防御能力的不足。
有游客建议,一方面在景区雷电易发地增设防雷警示牌,用防雷标志唤起游客的防雷意识;另一方面,公众需要主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雷电等灾害的自身防护。
登山防雷
1、登山时如遇打雷,不应再登高,应找树林茂密处,或灌木丛中,双脚并拢,蜷缩身子,蹲下。待雷声基本停了,再行前进,或直接下撤。这里要注意的几点:千万远离高大的树木,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将身上所有的手机,手台,无线电之类关闭,并将身上所有带金属的物件,包括钥匙,带有金属伞杆的雨伞、手机、哪怕帽子上带有金属扣子全部收起安放于远离身边的地方,待天气好转了再收回。
2、如已到达山顶,首要的是赶紧撤离,钻进树林会更安全。有些山顶会有铁塔等建筑,这类也是接地装置。在避雷针顶端60度夹角范围内,是相对安全的,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是打雷时,远离避雷针15米以外。
3、下撤途中,毕竟还是在山间,除穿越时的安全问题外,还是要注意防雷。打雷时,应立马放弃手中登山杖,并且双脚并拢蹲在树丛中,尽量避免长距离在裸露的岩石上暴露着下撤,那样还是在林子当中避着安全。下撤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周围的树木,因为随时的雷电下来,那些高大一点的树木都会瞬间导电。

6

主題

1

好友

2446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3:29
  • 簽到天數: 922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949
    威望
    2446
    主題
    6

    回文勇士 文明人 中學生 高中生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大學生

    沙發
    發表於 2013-9-15 09:47:29 |只看該作者
    惊叹    不敢出去旅游了
    每一个你想上的女神背后都有一个上她上的想吐的男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2-23 05:04 , Processed in 0.06436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